当前位置 > 首页 >详细页面

    蜀中之宝蜀绣

    2021-10-25 09:51:01 5793次浏览
    价 格:面议

    蜀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,与苏绣,湘绣、粤绣齐名,是工艺美术中一颗璀灿的明珠,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  蜀绣的发展是和全国制绣工艺的发展相一致的。“蜀”自古就有“蚕丛国”的称号,盛产丝绸。蜀绣早的文字记载,见于公元前—世纪,西汉成帝时,文学家扬雄(成都人)的“绣补”一诗,诗中赞扬了蜀绣的技艺。从这首诗看来,两千年前,蜀绣已在社会上广泛流行。1,600多年前,晋常璩在《华阳国志》《蜀志》中称:“其宝则有壁玉、金、银、珠、碧、铜、铁、铅、锡、赭、垩、锦、绣……”把‘绣”与金银珠玉并列,称为“蜀中之宝’,可见当时蜀绣已十分发达。汉末及三国时,蜀锦,蜀绣驰名全国,蜀国经常用蜀锦、蜀绣交换北方的战马,并成为蜀汉政权的主要财政来源。唐代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也悉服锦绣。宋代蜀绣成为璀灿的工艺晶,“穷工极巧”,据《皇朝通鉴长篇纪事本末》称:蜀土富饶,丝帛所产,民织作冰纨绮绣等物,号为:‘冠天下’。”西南师范学院现存一幅宋时金平昌帝御览的古蜀锈,绣的是公鸡和鸡冠花,装饰性强,十分精美,有的针法沿袭至今。

    蜀绣基本是和蜀锦同时发展起来的,许多蜀绣是锦上添花,十分富丽堂皇。明崇祯皇帝,赐秦良玉一件经过蜀绣加工的战袍,诗土说是“蜀锦征袍手剪成”,实物却是蜀绣。现存川大博物馆里的许多蜀绣都是锦绣合璧。

    清代许多宫廷绣来自蜀中。1831年(道光年间)开始形成行业,正式建立了行会。蜀绣早期为城乡妇女自绣,妇女们把自己精心设计的图案绣在嫁妆衣物和馈赠品上,寄托对美的追求和幸福生活的向往,但现存蜀绣老艺人却几乎全是男子,据说原因是由于道光年间(一说为光绪年间)一官员从苏州调到四川,随身带了一个戏班入绣,戏班中三个绣衣师傅都是男的,当时妇女不准走出家门当学徒,因此只得招收男工(解放后招收了大量女工)。自此,蜀绣直接受到顾绣的影响,迅速有了店铺20多家,并逐渐分为穿货、戏衣、灯彩三个行业。光绪初,已有作坊60余户,专业人员一千余名,还有农村加工的,成都不仅大量生产绣品,而且是广大农村绣品的集散地。清末,清政府在成都设立了劝工局,劝工局设立刺绣科;由国画家担任设计,于是蜀绣进一步向高精品发展,许多贡品受到清王朝统治者的嘉奖,有的绣工被授予“五品同知衔”。清末至民国初年,蜀绣在国际上已有很高声誉,1915年在国际巴拿马赛中获金质奖章,产品远销南洋,欧、美、印、澳等地。

    清末受振兴

    网友评论
    0条评论 0人参与
    最新评论
    • 暂无评论,沙发等着你!
    被浏览过 8011971 次     店铺编号632287     网店登录     免费注册     技术支持:房产顺     专属客服:帅国莉    

    18

    回到顶部